| 加入桌面 | 手机版 | 无图版
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
排名推广
排名推广
发布信息
发布信息
会员中心
会员中心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华帝 » 辽宁 » 辽阳 » 正文

从83岁院士到35岁青年这些中国科学家获得了这个奖!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8-06-04  浏览次数:30
核心提示:  你肯定听说过“天然气”,但是你不一定知道,原来被埋藏在煤田里的大量天然气却没被发现。  1979年以前,很多人还抱着“煤
  你肯定听说过“天然气”,但是你不一定知道,原来被埋藏在煤田里的大量天然气却没被发现。   1979年以前,很多人还抱着“煤系不能形成油、气”的旧观念。可是,戴金星偏偏不信这个邪。   他创立了“煤成气”理论体系,因此被称为“中国天然气之父”。   凭借戴金星的研究成果,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大产气国。 这个帅帅的青年科学家,这样看科学   “科学是跟探索连在一起的。”   科学最重要的是“求知的精神”。   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的南京大学朱嘉教授,是这样看科学的。   他不仅有思想,科研做得更棒。   他研究的是利用微纳技术的调控实现高效的太阳能转换。听起来很高大上,其实说得通俗点,就是利用太阳能高效淡化海水。以后,我们驾船出海,只要太阳公公露脸,就可以用这个技术,在茫茫大海上获得宝贵的淡水了。   这个技术,吸引了国内外渔业协会、公益组织、大型石油勘探公司的强烈关注。   “这让我们意识到,原来不仅仅是我们‘坐井观天’在这边想,这个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需求。”朱嘉说。 她的研究,让艾滋病治疗瞄准“靶点”   她,一位漂亮的女士。   她对药物作用的“靶点”研究,将极大促进艾滋病、血栓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药物研发。   吴蓓丽研究员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。日常生活中,她会爵士舞、喜欢健身、赛车……可她攻关研究的方向却直指治疗艾滋病等疾病的“靶点”。   这个“靶点”就是“G蛋白偶联受体”,是人体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蛋白质分子。通俗点说,就是当患者服药,药物分子进入人体后,需要跟这些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后,才能够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。 包信和:期待打开催化的“黑匣子”   他,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、中国科学院院士,可他更喜欢记者们以“研究员”来称呼他。  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,面对中国催化事业人才匮乏的局面,包信和毅然决定回国,投身催化基础和应用研究。   什么是催化?举个例子吧,氨是我们熟悉的化肥的主要成分,由氮和氢组成。但是氮气跟氢气放在一起,就算摆上一万年,它们都是“陌生人”,但只要加上一点铁催化剂,它们之间就立刻有了反应,氨就出现啦,这就是催化的过程。
 
 
[ 华帝搜索 ]  [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
 
推荐图文
推荐华帝
点击排行
 
最新供应信息
 
 
购物车(0)    站内信(0)     新对话(0)